查看原文
其他

活着的历史(私家园林史完结篇)

小蚂哥ant 蚂蚁景观
2024-09-04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这期是古典私家园林发展史的最后一期,私园园林经过了明末清初最后的辉煌,终于被彻底卷入中国历史的洪流当中。


如果你对于之前的私家园林是如果发展的感兴趣,我强烈建议你看看我之前私家园林史的文章和视频(链接我会放在文章末尾),这样你会对整个古代私家园林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总体来说古代的私家园林是起源于东汉,萌芽于魏晋,兴盛于隋唐,到了宋朝达到顶峰,元朝限于低谷,明朝清初达到了又一个高峰,到了清中后期开始衰落。



之前我们说明末清初私家园林经过了一段发展的黄金时期,到了乾隆末期,由于国力的衰落,私家园林也不可避免的陨落了。



有人会说,不对呀,我们今天看到的不都是清末留下来的园林吗?


没错,这一时期的私家园林虽然更精致了,也更加成熟了,但园林的思想却停止不前了,可以说是技巧远胜于思想了,园林的内核还是宋朝文人园林那一套。就像一个人内心没有成长,但更会化妆了,会打扮自己了。



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园林中的建筑物明显增多了,而且大量使用游廊连接全园,比如我们熟悉的留园。


张家骥《中国造园艺术史》


就像是文艺复兴后期发展出来的巴洛克和洛可可,文化的衰落的表现都是更加精致,更重装饰,这种循环已经在历史上重复了无数次,任何文化现象都逃脱不了。


那么这时的园林是如何精巧化呢?


首先从私园的风格上就分成了江南、北方、岭南三大风格。之前我们讲私园一直没有提到岭南,那是因为缺少文献的记载,而到了清中后期,岭南出现了很多名园。岭南园林吸收了东南亚和西方的装饰更具异域风情。


江南私园建筑更多,园林趋向于庭院发展;


北京私园大多是王公贵族园林,形态上相对呆板,缺少变化;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一些刻板印象。我们可以把这三种园林中的要素都仔细说说。


江南园林


叠石:由于取石方便,所以江南私园叠石成风。利用太湖石和黄石不同的调性,堆叠出不同形态的假山来模仿真山脉络;也有通过特置、置石屏障、璧山来突出单块石头的造型和纹理。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江南私园叠山置石已经成为了争奇斗富的手段。


比如石涛的片石山房不仅可以远观,内部还有两间小房。


耦园的黄石假山利用黄石粗粝的形态营造苍古之意。


花木:江南气候宜人,花木品种丰富,所以在私园中重视布置四季景色;同时利用花木的象征寓意来营造文人意境。


留园十八景之一的古木交柯有柏树和山茶各一支(原为古柏和女贞的连理枝),利用白墙来衬托植物的曼妙姿态。


网师园中殿春簃通过三扇漏窗分别透出不同的植物,冬天的腊梅,夏天的竹子,秋天的芭蕉,而牌匾应了春天的景色,这是典型通过植物造景的手法。


建筑:这一时期的建筑在园林中大大增加,并且建筑不像明末清初简朴自然,更加注重玲珑轻盈和柔媚气质,装饰感和精致感主要体现在这里,不过好的一点是,建筑虽然增多了,建筑之间更加重视链接和通透,使得园林空间隔而不断。


留园揖峰轩、石林小院平面


留园石林小屋附近廊子和建筑已经完全融为一体,空间犹如迷宫一般,无尽回环。


留园中明瑟楼和涵碧山房两者共同组合成一个硕大的船舫,设计非常巧妙。


细节:其他方面例如园林中的砖雕、木雕、铺地、门洞都更加讲究,形态多样,园林的边角、侧廊、墙边都有处理的成熟方案。


网师园中江南第一砖雕门楼


可以看出江南私园从各个角度都武装到了牙齿,作为中国自隋朝以来最发达的地区,保留下来了大量的私家园林。


主要的两个城市为扬州和苏州。



扬州小盘谷、个园、何园、片石山房、九峰园、瘦西湖;


苏州涵碧山房、拙政园、网师园、狮子林、耦园、怡园、环秀山庄、半园、残粒园、畅园、鹤园


苏州的近郊还有高义园、拥翠山庄。苏州旁边的集镇还有渔隐小圃、退思园、羡园、依绿园


扬州本以园林名扬天下,奈何城市频遭战乱,近代又因保护不利所以保留下来的名园远远少于苏州。历史上有200多座,但留存下来仅十余座。


苏州在清末民国仍有很多富甲官僚为了躲避上海的乱世在此建园,所以现存园林相当之多,仅城内就有188处。

除了扬州苏州,周边的城市也是全面开花。


比如杭州西湖旁的刘庄、高庄、郭庄;上海的古猗园、秋霞圃、豫园、醉白池和曲水园;南京的瞻园、随园、熙园、江宁织造署园;常熟的燕园、赵园、虚郭园、壶隐园;海盐县的绮园;海宁的安澜园;南浔的小莲庄。以上还只是比较出名的园林,可见江南园林名不虚传。


江南主要园林分布城市


北京私家园林


北方园林基本指的是北京和近郊的王公贵族的宅院,和明末清初还有些清新自然之风不同,到了清中后期北方园林基本上陷入了一套流程化的造园套路之中。



理水:由于北方缺水,所以北京私园很多水域面积很小,有些直接作成旱园。

叠石:由于缺少挖湖的土方,所以园林中很少有大山,山也不会很高。

建筑:厚重敦实,封闭感强。

花木:北方气候寒冷,缺少阔叶的常绿树,冬季有萧瑟之感。

布局:北方园林更加注重中轴线和对景线,不如江南园林曲折变化。


总体来说,由于种种造园的劣势,北方造园整体艺术水平远低于江南园林,还有一点不能不提,就是北京私园的营造大多是承包皇家园林的厂商团队,他们设计施工管理一条龙,看上去是省心了,但也造成了北京私园套路化,同质化严重的问题。


北京现存的私家园林有44处,但保存完好的并不多只有十几处。主要的园林有余园、崇礼花园、淑春园、蔚秀园、鸣鹤园、朗润园、半亩园和萃锦园(恭王府的后花园),这其中还有好多被大学校园占据。


北大校园中的鹤鸣园


除了北京这些园林,山东的十笏园也是北方园林的典型代表。

山东十笏园


岭南园林


最后再来说说岭南园林,和北方的寒冷缺水不同,岭南的气候炎热潮湿,所以园林中遮阳和通风变成了一等大事,所以在园林理水和建筑中均有体现。


建筑:建筑密集且相互连接,形成连续通风的通道,也能对抗台风。很有多天台花园,既降低太阳辐射也能给植物种植留出空间,建筑的形态更加开放,装饰也受西方的影响,彩色玻璃、欧式栏杆多有展现。


可园的建筑连通


叠山:这边靠海,所以多用英石和石蛋、珊瑚礁石,可谓别具一格。


清晖园中的九狮峰颇具热带风情


理水:与叠石结合成水石庭或者采用几何状的方池,放置在建筑前侧,这既可以看做是受到了西方园林的影响,也可以理解为园林中通过布置在风道冷却空气的作用。


可园入口冷却空气的方池子

清晖园中的方池子

花木:岭南气候非常适合花木生长,园林中加入了很多热带植物。

园林中热带植物丰富了园林空间


主要的园林有佛山梁园、东莞的可园、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这四个园林也被称为岭南四大园林,除此之外还有西塘、人境庐,还有台湾省的林木源园林。



总结



这一时期看似园林百花齐放,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园林也多出于此时。但进一步思考你会发现,私园的形态已经极具萎缩,之前在魏晋时期那种大型的别墅和山庄,在宋朝时大行其道的游乐园都几乎不见踪影,我们上文的提到的园林90%是宅园。


你一方面可以说宅园园林可能是古典私园的最终形态,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这时园林题材的单一。士大夫和贵族巨贾们造园仅仅龟缩在城市中,既要享受城市带来的物质享受,又可以在园林中体会自然之乐。



退思园平面中就能看出住宅和园林完全融合在了一起。


这也不可避免的让园林从一个自然划向了另一边——人工。

大体表现在六个方面:


1、宅园不分,使得园林承担的功能大大增加,所以园林中出现了大量的建筑和廊道,这其实有好有坏,好的是让建筑和空间相互穿插,成为了整体的空间序列,这也让中国古典园林更具层次和趣味;坏的是大量的空间分割造成了园林空间破碎,那种宋朝园林疏朗自然的感觉再也不见了,缺少了真正的自然感。

2、由于园林空间被隔地很小,园林变成了住宅中的庭院,所以一直在强调以小见大,这种手法过多滥用,不免俗套。

3、叠山技艺的成熟,也造成了私园营造中都把叠山当成了争奇斗富的手段。

4、植物培育等园艺技术停滞不前,园林中植物只注重艺术效果,而忽视了栽培技术。

5、园林中的题景原本是进一步营造意境的上佳方法,但这时也被滥用,很多题景无病呻吟,形式主义严重。

6、造园的理论趋于萎缩,停止在明末清初那些理论上,造园失去了文人积极进取,富于开创性的精神。

以上六点是周维权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中的观点,小蚂哥非常赞同。今日游园,如果你只是一位普通游客,游历三四个园林后也定能感受到上述的感觉。

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这些园林的地位还是这么高呢?我们今天学习古典园林又有啥用呢?


小蚂哥以为今天的园林就像是活着的历史,我们欣赏园林,热爱园林不是盲目地崇拜,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园林的历史对比现今的样貌来感受时间赋予这篇土地的力量。我们进入园林不仅是赏花观景,更是透过百年的风霜看到历代中华文人的风采,去跨越时空感受这些人为我们呈现的他们理解的审美。




这期我们已经把私家园林的历史从头到尾的梳理完毕了,我们下一个园林专栏讲点什么,你也可以在留言区给我建议。这期就到这里,我是小蚂哥,更多有趣的园林故事和园林历史请关注蚂蚁景观,我们下期见吧~


私家园林发展史专栏:


私家园林起源于什么时候?


魏晋时期私家园林的山居风和田园风


浅谈历史上第一位文人造园家白居易


隋唐私家园林的包容与多元


全面文人化的宋朝私家园林


明末清初的造园家和经典著作


明末清初有哪些值得铭记的私家园林

点赞在看支持小蚂哥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蚂蚁景观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